想分享
原創 心之所向的風景 麥心之所向加
天房的門位於東北側,距離地面約2.22公尺高。門體由黃金與白銀製成,長3.18米,寬1.71米,厚約0.5米。門表面刻有經文,每年僅開放三次,用於清潔天房內部。
天房最初由先知易卜拉欣(願平安歸於他)建造時,兩側有地面入口,東側為進門,西側為出門,當時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門。根據部分記載,阿拉伯半島希木葉爾王國的國王圖巴三世可能是第一位為天房安裝門的人。他還命令為天房製作鑰匙,並首次覆蓋其結構。
先知穆罕默德(願平安歸於他)時期,在古萊什部落重建天房時,西側入口被封,東側入口被抬高並安裝了雙扇門。先知穆罕默德解釋:
——“你的族人這樣做,是為了控制誰可以進入。如果他們不是剛皈依伊斯蘭,我一定會將門移至地面並按照易卜拉欣的原始設計重建天房。”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房之門經歷了多個修繕與改造:
在西元12世紀,阿拔斯王朝為天房製作了一扇裝飾華麗的門,並鍍以銀。
14世紀的馬穆魯克王朝,用柚木製成新門,裝飾了超過3.5萬枚銀幣。
鄂圖曼帝國蘇萊曼大帝於1556年建造了一扇鑲嵌金銀的木門,上面刻有經文:--「主啊,請讓我誠實地進入,誠實地離開,並賜予我從您那裡來的援助。」(《夜行章》17:80)
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統治時期,天房之門經歷了兩次重要更換。 1943年,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下令安裝了第一扇現代門,由鋁製成,並鍍以黃金和白銀。 1977年,國王哈立德察覺到舊門的磨損後,下令製作新門。這扇門被稱為「巴布·陶巴」(悔罪之門),採用999.9純金打造,耗費了280公斤黃金,總花費超過1300萬裡亞爾。這扇門於1978年開始製作,耗時一年完成。
現代天房門的設計不僅注重外觀的美感,還融入了現代結構技術,確保耐用性與密封性。門底裝有橫樑防止雨水進入,並採用了抗高溫與降雨的技術。天房之門不僅是建築的一部分,更是信仰與歷史的重要像徵,承載伊斯蘭文明的傳承與智慧。